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、外出闯荡时,“80后”的李春兰却带着自己的制茶工艺回到家乡,一心想用家乡的茶叶带领村民走上产业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发展道路。
春雨过后,满山茶树长势良好,放眼望去满眼苍翠欲滴,一片片嫩芽展露枝头。茶林里,村民们一边忙着采收茶叶,一边谈论着今年的收获,看着大家喜笑颜开,李春兰心里也是暖暖的。
李春兰表示:“大家说起江城只知道我们有台地茶,但是我们江城也有很多大树茶、古树茶,很多人都不知道,所以就需要年轻人来往外推,这样才会走得更远。”
李春兰是土生土长的江城县嘉禾乡中会村人,2004年,她离开家外出创业,学到了精深普洱茶加工技术,并于2011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专门从事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李春兰得知家乡良好的茶叶资源没有得到利用,价格长期低迷,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茶叶加工厂也没有人经营,斟酌再三,李春兰在丈夫的支持下带着制茶本领回到了家乡。2021年3月,她的天宫山壹号茶厂在中会村落了地。李春兰暗下决心,希望自己能够带着村民以茶致富,希望能将“天宫山壹号”打造成为中会村乃至普洱茶的一张名片。
李春兰说:“自己做不了什么大事,但是有那个情怀,想要带着村里的老百姓扎扎实实地把茶叶做好,如果可以,希望能够将天宫山壹号发展成普洱茶在江城县的原料供应基地。”
在农村“空心化”日益突出的今天,留在村里的大多是些老年人,为了提高茶品质,李春兰亲力亲为带着大家一起做。有时候她会跟着村里的阿姨、婶婶一起上山采茶,教他们采摘、管理的知识,有时候又在加工车间手把手教他们采茶、炒制、晾晒等方面的技能,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现已初见成效。
张文学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,茶叶就成了老两口的主要经济来源。白天上山采茶,晚上自己加工,做出来的茶叶要么糊了、要么不熟、要么口感不好,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元收入,但是这一切在李春兰回来以后有了大变化。
张文学介绍说:“她没回来之前,我们采回来的茶叶都是自己加工,然后拿到县城卖,一年的茶叶收入有4000到5000元左右。自她回来以后,我们采的鲜叶都拿给她加工,今年仅春茶就卖了一万元。”
春茶采摘期,李春兰都要聘请村里人一起抓紧时间加工,张文学就是其中之一,这样不仅增加了一笔务工收入,也学到了很多制茶本领。
2021年至今,李春兰收购并制作销售“天宫山壹号”茶叶16吨,支付村民务工和鲜叶收购费用共计60余万元。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村集体经济逐渐步入正轨,大家伙跟着她一起做的信心也越来越足。2022年4月,李春兰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。
李春兰说:“中会村茶叶品质是很好的,我们应该和老百姓一起手拉手、心连心地把茶产业做好。今年,我们中会村的天宫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。下一步,我想带着老百姓一起往有机认证这个方向走。”
在李春兰眼中,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,她想以茶香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故乡,带着乡亲们在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上,书写属于大家的乡村振兴故事。她说:“乡村振兴需要的就是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到农村,带领我们老百姓一起往好的方向发展,这样我们的农村才会越来越好。”
来源:三江经纬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